在 “价值共鸣式消费” 主导的中国香水香氛市场,渠道布局不再是 “线上还是线下” 的二元选择,而是 “如何让线上效率与线下体验协同共生” 的系统命题。与此同时,数字化工具正从 “辅助手段” 升级为 “增长核心引擎”,重构品牌从研发到运营的全链路能力。基于颖通《2025 中国香水香氛行业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 “白皮书”)的深度研究,本文将拆解香水品牌线上线下布局的策略差异、协同逻辑,以及数字化工具如何通过链接消费者、门店与品牌,破解会员体验、粘性与复购痛点。
白皮书明确指出,中国香水香氛市场的渠道演进已进入 “正和博弈” 阶段 —— 线上以 “效率与广度” 实现大众渗透,线下以 “体验与深度” 构建品牌心智,二者并非替代关系,而是共同融通 “体验 - 效率 - 生意” 的增长通路。
线上渠道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认知壁垒、降低决策门槛,尤其在大众市场渗透与年轻客群触达中扮演关键角色,但需警惕 “无序竞争” 对品牌价值的损耗。
- 认知普及:通过 “分层内容策划 + 热点共创 + 场景化直播”,将香水从 “小众品类” 推向大众认知。例如小红书与天猫联动的 “红猫计划”,实现账号互通、数据共享,打通 “内容种草 - 即时转化” 闭环,让消费者从 “了解香气” 到 “下单购买” 的路径缩短;抖音则通过 “品自播 + 达人直播” 组合,针对 Z 世代输出定制化内容,如平价国产品牌依托达播模式实现爆发式增长,部分国创品牌曾跻身抖音 TOP20 榜单。
- 数据支撑:线上渠道占比从 2018 年的 17% 攀升至 2024 年的 34%,预计 2028 年将达 37%(欧睿数据),成为大众市场渗透的核心引擎;2025 年 1-6 月,淘系、京东、抖音三大平台的香水及香薰销售额均实现同比增长,高频场景内容(如 “通勤香”“旅游香”)持续拉动转化。
白皮书强调,线上生态的 “精细化运营” 是品牌健康增长的前提。一方面,多平台体系下需严格把控 “日常价控与促销节奏”,避免无序折扣损害品牌价值 —— 例如国际商业香在淘系、京东的 TOP10 排名高度稳定(重合度超 80%),核心原因之一便是对价格体系的严格维护;另一方面,平台壁垒消融催生 “全域协同” 需求,如京东从 “大众化覆盖” 转向 “深层兴趣激活”,通过精细化营销唤醒用户参与感,避免陷入 “流量内卷”。
香水作为 “感性驱动型品类”,其 “嗅觉记忆 + 空间叙事 + 即时互动” 的三重转化功能,是线上渠道无法替代的,这也决定了线下仍是品牌的 “价值锚定场”。
- 三重转化功能:白皮书提出 “香水转化率 = 嗅觉记忆 × 空间叙事 × 即时互动”。例如百购渠道(传统百货及高端商场专柜)仍是线下主流,2024 年占比达 75%(欧睿数据),国际商业香依托一二线城市高端百货,通过沉浸式场景(如 DIOR 的 “奢愈秘境” 私享会)、专业 BA 推荐,实现高净值客群深度触达;国际沙龙香则以一线城市精品店为 “艺术叙事载体”,如 Perfumer H 上海巨鹿路旗舰店,将极简美学与石库门建筑融合,打造 “四层空间分层叙事”,快速建立高端心智。
- 下沉市场策略:二线及以下城市展现出 “高于一线的消费支出增长”(如温州消费支出增速 7.2%、娄底消费意愿 79.4%),但需 “一城一策” 适配需求。白皮书指出,单纯依靠低价下沉难以持续,品牌需通过 “美妆集合店(如丝芙兰、话梅)+ 试香沙龙” 强化体验 —— 美妆集合店凭借 “覆盖广、效率高” 成为下沉关键跳板,而试香、香氛沙龙等活动能帮助消费者建立 “直观认知”,破解二线及以下市场 “认知进阶与供给滞后” 的 “消费折叠” 痛点。
- 超级本地化:将线下传播融入城市文化主题,例如 Perfume Box “拾氛气盒” 以 “嗅觉体验空间” 为概念,将零售场景升级为 “城市第三空间”,联动本地生活业态打造 “有温度的互动场”;ACCA KAPPA 上海新天地旗舰店则跨界高端意式餐厅、美学疗愈馆,推出 “联合权益” 与 “SPA 服务”,让 “意式生活美学” 从产品延伸至场景。
- 非标商业 2.0:从 “业态混搭” 升级为 “社会关系重构”,老旧街区、工业旧址等 “非标空间” 因独特文化肌理,成为品牌叙事的最佳试验场。例如国际品牌 Parfums de Marly 在上海新天地打造 “不止玫瑰艺术花园” 快闪店,承接上海国际花展城市级流量,通过巨型玫瑰装置、香氛迷宫,将香水前中后调转化为 “视觉 + 嗅觉” 互动体验,实现 “国际品牌,本地共鸣”。

白皮书强调,最优渠道策略是 “线上传播线下核心价值,线下反哺线上内容素材”。例如线下门店的 “沉浸式体验” 可转化为线上 “种草内容”(如消费者在 Perfumer H 旗舰店的打卡分享),而线上 “热门场景话题”(如小红书 “车载香氛” 搜索热)可引导线下门店调整陈列重点,形成 “体验 - 传播 - 转化” 的闭环。以中免集团为例,其通过 “线下首店 / 快闪店 + 线上独家发售” 模式,联动品牌推出 “免税定制款”(如 DIPTYQUE 海南独家套装),同时线上发放 “线下到店权益”,实现双线流量互导。
白皮书观察到,数字化工具已不再是 “单一效率工具”,而是通过会员系统、品牌小程序、零售系统三大载体,打通 “消费者需求 - 门店服务 - 品牌策略” 的信息链路,从 “单向触达” 转向 “双向互动”,最终解决会员 “体验碎片化、粘性弱、复购难” 的核心痛点。
会员系统是链接品牌与消费者、门店的 “数据中枢”,通过整合线上线下会员行为数据,实现 “千人千策” 的运营,同时为门店提供 “精准服务依据”,解决 “会员需求模糊、服务同质化” 问题。
白皮书案例显示,头部品牌已通过会员系统实现 “精细化分层运营”,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会员推送定制化权益。例如意大利高端香氛品牌 Dr.Vranjes 在圣诞营销中,通过会员系统筛选 “高净值老客” 与 “新客”:对老客推送 “明星同款(红酒贵族、乌木贵族无火香薰)限定礼盒 + 专属节日权益”(如额外赠品、优先发货),唤醒其复购意愿;对新客则通过会员系统发放 “到店试香礼券”,引导添加企微进入私域,最终老客节日复购订单增幅达数倍以上。
此外,会员系统还能记录消费者 “试香偏好、购买场景、互动历史” 等数据,帮助品牌构建 “立体用户画像”。例如针对 “务实寻香男”(男性客群,偏好清新持久香型,关注通勤、户外场景),品牌可通过会员系统定向推送 “运动香氛”“车载香氛” 新品信息;针对 “寻香逐梦者”(二线及以下 Z 世代,青睐国风叙事),则推送 “茶香调”“非遗联名香” 相关权益,让品牌沟通从 “广撒网” 变为 “精准对话”,提升会员认同感。
会员系统并非 “品牌单方面工具”,而是向门店输出 “消费者洞察” 的关键载体。白皮书提及的银泰百货案例中,其通过会员系统实现 “品牌与门店数据互通”:会员线上浏览 “雪松调助眠香水” 的记录、过往购买的香调偏好,会同步至线下门店导购的终端;导购可基于这些数据,在会员到店时提供 “个性化推荐”(如 “您之前关注的雪松调香水,今天到了新的试香装,还可以搭配同系列香薰蜡烛”),避免 “盲目推荐”,提升会员到店体验。
同时,会员系统还能联动门店开展 “会员专属活动”。例如品牌通过系统向会员发放 “线下香氛沙龙邀请函”,门店则根据系统反馈的 “报名人数、会员偏好” 提前准备对应香调试品、互动环节,让门店活动更贴合会员需求,强化 “被重视” 的感受。
品牌小程序是链接消费者与门店、品牌的 “轻量化枢纽”—— 既承载品牌的 “场景化内容与服务”,又能引导消费者到店体验,填补 “线上认知” 与 “线下体验” 的 gap,提升会员参与感与复购意愿。
白皮书指出,香水消费已进入 “场景化决策” 时代(如通勤、旅游、疗愈等场景需求激增),品牌小程序正成为 “场景化服务” 的核心载体。例如部分国创品牌在小程序内设置 “场景香氛推荐” 模块:会员输入 “通勤”“户外徒步”“居家疗愈” 等场景,小程序会基于后台数据(会员过往偏好、场景香调热度)推荐对应产品,并搭配 “香调故事”;同时提供 “小程序专属试香小样申领” 服务,会员填写地址即可收到小样,降低尝试门槛。
此外,小程序还能承载 “会员专属互动”,如 “香调测试小游戏”(通过答题匹配 “专属气味人格”)、“会员积分兑换”(积分可换试香装、线下沙龙名额)等功能。白皮书提及的泡泡玛特 LABUBU 香氛案例中,品牌小程序同步上线 “LABUBU 香氛盲盒预约” 功能,会员可在小程序预约线下门店自提,同时参与 “盲盒开箱分享” 互动赢取积分,既提升了小程序的会员活跃度,也为品牌积累了 “场景化互动数据”。
小程序的关键作用之一,是将线上会员 “导流至线下门店”,让会员体验从 “线上虚拟” 延伸至 “线下实体”。中免集团的案例显示,其通过品牌小程序推出 “免税门店专属权益”:会员在小程序领取 “到店满减券”“独家限量香氛预约资格” 后,需到线下免税门店核销使用;同时小程序提供 “门店导航”“试香预约” 功能,会员可提前预约到店试香时间,避免门店排队等待。这种 “线上领权益 - 线下享服务” 的模式,既为门店带来客流,也让会员在门店获得 “试香体验、专属核销” 等增值服务。
此外,小程序还能实现 “线下体验线上转化”。会员在门店试香后若未立即购买,可通过小程序 “加入购物车”,后续收到 “门店试香专属折扣” 推送(如 “您在 XX 门店试过的玫瑰调香水,小程序下单立减 50 元”),推动会员完成 “体验 - 复购” 闭环。白皮书数据显示,此类 “双线导流” 模式可使会员复购率提升 15%-20%。
零售系统是链接品牌、门店与消费者的 “运营基础”—— 通过优化 “库存管理、导购赋能”,确保门店有 “会员需要的货”、导购能 “提供专业服务”,避免因 “缺货、服务不专业” 影响会员体验,进而保障会员复购与粘性。
香水会员的复购需求往往具有 “时效性”(如用完某款香氛后需补货),若门店缺货,易导致会员 “转投其他品牌”。白皮书提及的 Perfume Box(香水香氛礼遇集合店)案例中,其通过零售系统实现 “品牌与门店库存协同”:品牌端可通过系统实时查看各门店的 “会员常购产品库存”(如一线城市门店 “沙龙香库存”、二线城市门店 “平价国创香库存”),当某门店 “会员复购率高的雪松调香薰” 库存不足时,系统会自动触发 “补货提醒”,并优先调配至该门店;同时,系统还能基于 “会员复购周期数据”(如某款香水会员平均 3 个月复购一次),提前向门店推送 “备货建议”。
此外,零售系统还能支持 “门店间调货”。若会员到店后发现心仪产品缺货,导购可通过系统查询 “周边门店库存”,并协助会员 “跨店调货” 或 “预约到店自提”,减少会员不满。
零售系统不仅管 “货”,更管 “人”(导购)—— 通过赋能导购的 “专业能力”,让会员到店时获得 “高质量服务”。白皮书提到,部分品牌通过零售系统搭载 “KOS 智能培训模块” 与 “香水知识库”:导购可在系统内学习 “香调知识、会员沟通技巧”(如 “如何根据会员画像推荐香调”),系统还会模拟 “会员咨询场景” 让导购练习;同时,系统会同步 “最新产品信息、会员服务标准”,确保所有门店导购的服务水平 “标准化、专业化”。
当会员到店时,导购可通过零售系统快速调取 “会员信息”(如过往购买记录、试香反馈),结合系统内的 “专业话术建议”,为会员提供 “既专业又贴心” 的服务,提升会员对品牌的信任度,推动后续复购。
从白皮书研究可见,香水品牌的会员增长,本质是 “渠道协同 × 数字化链接” 的复合结果:
- 工具无优劣,关键在 “链接”:会员系统的核心是 “链接数据”,让品牌与门店懂会员;品牌小程序的核心是 “链接场景”,让会员易互动、易到店;零售系统的核心是 “链接运营”,让门店有货、导购专业。三者需协同作用,才能避免 “数据孤岛”“体验断层”。
- 体验是核心,数字化是手段:无论是会员系统的 “分层权益”,还是小程序的 “场景化互动”,最终都要回归 “会员体验”—— 例如 Dr.Vranjes 的圣诞营销,数字化工具只是 “传递权益的载体”,真正打动会员的是 “专属感与稀缺性”;Perfumer H 的门店体验,零售系统只是 “保障服务的基础”,真正建立粘性的是 “沉浸式的嗅觉叙事”。
- 最终目标:从 “交易链接” 到 “价值共鸣”:数字化工具的终极价值,是让品牌、门店与消费者的链接,从 “买与卖” 升级为 “情感认同”—— 当会员通过小程序感受到 “品牌懂我的场景需求”,通过门店服务感受到 “品牌懂我的香调偏好”,通过会员权益感受到 “品牌重视我的存在”,复购与粘性便会自然产生,这也正是白皮书所强调的 “价值共鸣式消费” 的核心要义。
正如白皮书所言,中国香水香氛行业已从 “渠道驱动” 转向 “价值驱动”,而数字化工具的 “链接能力”,正是品牌实现 “会员价值深化” 的核心竞争力 —— 唯有让消费者、门店、品牌形成 “数据互通、服务协同、体验一致” 的整体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实现 “可持续的韧性增长”。